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因尚书令刘虞临时外出,张虞无法当面汇报,但邓广尚有责任心,将张虞那封劝阻征募鲜卑为兵的奏疏,通过其他渠道,终于送到刘虞手上。
刘虞因出任过幽州刺史,与鲜卑、乌桓、夫余等胡人都有打过交道,故对鲜卑有所了解。
得见张虞奏疏上的内容,顿时明白邹靖所献方略的不靠谱。
当即拜见汉灵帝,并将知会何进、张温、袁隗、邓盛等四府。
汉灵帝为防引起鲜卑叛乱,还因此征集百官朝议,所幸百官中不少人属于是有才之士,针对邹靖征募鲜卑为兵的方略,多有驳斥,且从各方面论证,鲜卑兵马不可用。
经一番讨论下来,汉灵帝否决了邹靖的方略,采纳众人的意见,继续征召乌桓三千骑,令他们赶赴西北战场;且为防止叛军录用关西勇士,遂令关西各郡招募勇士。
事情到目前为止,虽说征召兵马的方案定下来,但针对统领乌桓骑的人选,朝廷再次展开了讨论。
但因符合统帅人选的将领不多,最终在京畿侯氏的运作下,统领乌桓骑的任务落到了公孙瓒身上。
为何京畿侯氏会帮衬公孙瓒,其原因众所皆知,公孙瓒是京畿侯氏的女婿。
京畿侯氏虽未在三国里出名,但在东汉时期所蕴含的体量可是不小。
其祖可追溯到刘秀的开国尚书令侯霸,然若仅是一百多年前的侯霸,流传到今下,尚不足以有这实力,而是侯氏一脉在东汉发迹。
侯霸去世后,其子侯昱袭承则乡侯,并官至太仆,因功徒封於陵侯。
从侯昱之后,侯氏袭承於陵侯至今,或无族人拜大官,但凭世袭侯爵位所积攒下来的人脉、财富,以及在雒阳经营的优势,非寻常士族所能比。
可以说公孙瓒能以区区涿县令成为统领乌桓骑的统帅,他岳父雒阳侯氏一族出了极大力气。
否则比他有资格的人多了去,根本轮不到公孙瓒。
当张虞得闻朝廷下令公孙瓒统率乌桓三千骑时,属于是苦笑连连。
若他记忆不差,乌桓在黄巾之乱后会掀起叛乱,而公孙瓒便一直受命征讨。
之前虽不知为何乌桓会反叛,但张虞在东汉混了这么久,大概可以猜到,可能乌桓是因军费的事反叛。
毕竟他反对征召鲜卑的原因之一,便是觉得朝廷会刻薄军费,以鲜卑人的性格,肯定会造反,故上疏劝谏。
当然这仅是张虞猜想而已,具体情况还需看事态发展,说不准乌桓兵是因为其他事而反叛。
不管怎么说,委任公孙瓒出任统帅之事和张虞无关了。
张虞因为劝阻上奏之事,立下了功绩,虽然没有得到汉灵帝的赏赐,但却得到了尚书令刘虞的表彰。
张虞且在尚书台内出了名,甚至三公及大将军府的属吏都耳闻过张虞的名声了。
与名声鹊起相比,张虞更在意他得到刘虞的认可。
毕竟刘虞作为尚书台的老大,拥有分配张虞去向的权利。
时间转眼至二月中旬,在尚书台休沐之日,张虞与钟繇、袁秘、孙资、王晨四人相约至洛水游玩。
然五人刚起程没几步,却见雒阳南宫忽然着火,其火势从南宫灵台起,向太尉、司空、司徒府烧去。
南宫中乱作一团,城中吏民在休沐高官的组织下,纷纷取水灭火。
而五人因皇宫大火不得不放弃原有行程,加入到灭火队列中。
南宫与三公府因存在宫墙、街道阻隔,加上三公府吏拼命灭火,火势得以控制,并未殃及三公府。
本书又名被退婚后,我诗仙身份曝光了。李辰安穿越至宁国成了被赶出家门的弃子!这身世实在有些悲剧三岁启蒙至十一岁尚不能背下三字经,后学武三年依旧不得其门!文不成武不就遂放弃,再经商,三年又血本无归。他就是街坊们口中的傻子,偏偏还遇见了狗血的退婚。面对如此开局,李辰安淡然一笑吟诵了一首词,不料却进入了贵人的眼,于是遇见了一些奇特的人和事,就此走出了一条波澜壮阔的路。若是问我的理想,我真的只是想开个小酒馆赚点银子逍遥的过这一辈子。若是问我而今的成就其实都是他们逼的。...
堂堂仙界医尊,一朝沦为将军府的痴呆傻女,受尽白眼的摄政王妃!庶妹暗算,夫君鄙夷,漫雪纷飞下,堂嫂更是害她一尸三命!重生归来,她记忆全复,一双素手,医死人肉白骨。两袖轻挥,整个京城为之颤抖。誓要让欺她辱她之人,付出惨痛代价!传说,她嫁给摄政王,是她八辈子修来的福气,殊不知人间我玩腻了,休书一封,从此我们再无瓜葛,我走我的阳光道,你只能走独木桥,要是越线,休怪我不客气!摄政王赶紧扶着自家的娇妻乖,别闹,小心动了胎气...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