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四十二章 劝学(第1页)

从此以后,每天放学陆嘉衍就匆匆赶往范先生家。

推开那扇斑驳的木门时,总能看到范先生早已在案几上备好了笔墨纸砚,连镇纸都摆得十分规整。

“来得正好。”

范先生捋了捋花白的胡须,从有些褪色的笔架上取下一支湖笔,“今天我们从永字八法开始。”

他手腕轻悬,横如千里阵云,竖似万岁枯藤,笔力透纸。

砚台里的墨汁随着他的动作微微荡漾,映着窗外的斜阳。

随后陆嘉衍模仿着老人的动作。

狼毫在宣纸上留下稚嫩的痕迹,起笔时总带着细微的颤抖,收锋处又常常力有不逮。

两个时辰过去,他的校服袖口已沾上点点墨渍,手腕酸得几乎握不住笔杆。

范先生轻轻按住他发颤的手腕:“你看这笔横,要像扁担挑水,两头沉中间稳。”

老人布满皱纹的手带着他重新走了一遍笔势,“书法之道,贵在持之以恒。

你现在就像初春的竹笋,看着孱弱,待经历三伏三九...”

范先生悉心教导,让陆嘉衍获益匪浅。

打那以后,每个月陆嘉衍都有一份孝心送上,二荤铺里也从未断过酒。

在民国时期,教育领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不少人在此投入心血。

就拿阎老西来说,外界总觉得他为人小气吝啬,可在晋省的教育投入上,他却毫不含糊。

当地新建的新式学堂,比楼房还要气派,校舍是青砖灰瓦,洋灰抹就的地面锃亮,能清晰映出人影,足见其对教育的重视。

而那位热衷于被称作“校长”

的微操大师,更是时刻彰显对读书人身份的执着。

然而,在这风云变幻的世道下,人们对待子弟教育的态度大相径庭。

有人将学堂视作改变命运的契机;而有人却把学堂当成鸟笼子,觉得只要将孩子关进去,就算尽到了为人父母的责任;有些人出于溺爱,往往会忽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陆嘉衍便有这方面的考虑,随着自己事务愈发繁忙,他考虑到身边两个孩子的教育。

便想着要给姨娘梁锦儿一个交代,往后两个孩子可以去他任职的学校求学。

这一日,陆嘉衍在贝勒府廊下蘸着朱砂批课业,忽然听见姨娘梁锦儿在廊下逗画眉。

那鸟儿“啾“地一叫,倒叫他想起了正经事。

“姨娘,两个小的不如转到我要去的学校?我现在肯定越来越忙,两孩子去读读书,将来当了军官,如今这乱世,未来也好庇护家里。”

说着狼毫笔在砚台边轻轻一搁,撇了撇嘴说道:”

总比在府里跟着那些姑奶奶学唱词,和大少爷学提笼架鸟强。”

梁锦儿指尖的盖碗合上。

她望着檐角的装饰,家里虽不会少了儿子的银子。

但是这孩子若是天天学成这副浪荡样子。

还不如当个军官,至少不是个败家子。

梁锦儿心里十分明白,钱财得给儿子留着,但绝不能任由他挥霍。

如今改朝换代,教育确实是件正经大事,读书人总不会吃亏,她得为儿子的将来做好打算。

热门小说推荐
逍遥小贵婿

逍遥小贵婿

本书又名被退婚后,我诗仙身份曝光了。李辰安穿越至宁国成了被赶出家门的弃子!这身世实在有些悲剧三岁启蒙至十一岁尚不能背下三字经,后学武三年依旧不得其门!文不成武不就遂放弃,再经商,三年又血本无归。他就是街坊们口中的傻子,偏偏还遇见了狗血的退婚。面对如此开局,李辰安淡然一笑吟诵了一首词,不料却进入了贵人的眼,于是遇见了一些奇特的人和事,就此走出了一条波澜壮阔的路。若是问我的理想,我真的只是想开个小酒馆赚点银子逍遥的过这一辈子。若是问我而今的成就其实都是他们逼的。...

权宠下堂妃:神医狂妻很嚣张

权宠下堂妃:神医狂妻很嚣张

堂堂仙界医尊,一朝沦为将军府的痴呆傻女,受尽白眼的摄政王妃!庶妹暗算,夫君鄙夷,漫雪纷飞下,堂嫂更是害她一尸三命!重生归来,她记忆全复,一双素手,医死人肉白骨。两袖轻挥,整个京城为之颤抖。誓要让欺她辱她之人,付出惨痛代价!传说,她嫁给摄政王,是她八辈子修来的福气,殊不知人间我玩腻了,休书一封,从此我们再无瓜葛,我走我的阳光道,你只能走独木桥,要是越线,休怪我不客气!摄政王赶紧扶着自家的娇妻乖,别闹,小心动了胎气...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