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5章 又得翻案(第3页)

吓一跳,还以为冒出来了第五樽“镈”

器形一样,大小也一样,包括重量也应该大差不差,甚至徽宗亲自命名为“黄钟”

,但历史不认。

因为这钟的音调比镈要高半调,所以史称为“大晟编钟”

当时造的极多,一个州配一套,所以像这种的,造了足有上千樽。

出土的也不少,因其主要作用是“定律”

,所以属礼器,历史属性的价值非常高。

相应的,刑期也就重。

不用怀疑,敢挖出来,妥妥的十五年以上。

仔细的看了一遍,基本和之前的鉴定结果没什么出入,两人继续往下鉴。

又鉴了几件,终于看到了关兴民多次提到的那樽康熙仿宣德炉,林思成精神一振。

市鉴鉴定为假,省厅也鉴证为假,被告律师请的专家却又认定为真,那肯定是有些说道的。

转着念头,他举着放大镜,俯身细瞅:

先看器形,典型的平口鼓腹压经炉,炉身简洁而流畅,圈足外撇,内铸三乳钉,虽简却稳。

再看材质:质地坚密,枣红中隐现青灰,其间间杂褐斑。

这个斑有个专门的叫法:堂梨斑。

名字很好听,但说白了就是瑕疵:原因是清代改变配方,较明代宣德炉相比铜纯度降低,铁、硫之类的杂质增多,高温氧化不均而造成。

但所谓的瑕疵也只是对当时而言,放到现在,却成了“清三代”

仿宣德炉的佐证之一。

继续往下看:通体鎏金,薄厚如一,既便掩埋了三百年,大多腐蚀贻尽,但残留的部分依旧程亮如新,耀如黄金。

再看款:大明宣……哈哈,这什么:“德”

字的心上少了一横?

乍一看,伪作?

但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少了这一横,这东西离宫廷真品款的可能又近了许多。

因为康熙造宣德炉有两处:同属武英殿造办处十四作之一,前为铸炉处,后为铜鋄作。

出自铜鋄作的仿宣德炉,“德”

字一律少一横,暗指大明无德。

但存在时间很短,到雍正继位后就给改了过来,出品也不多。

存世的更少。

所以,别看这东西不怎么亮眼,还有些脏。

如果是真品,四百万绝对打不住,市场价应该在六百万左右。

看到这里,师徒二人对视一眼:这已经算是鉴了一半了,怎么感觉这玩意……有点像是真的?

总不能,市局又得翻案?

热门小说推荐
道途升迁:漂亮女上峰

道途升迁:漂亮女上峰

刘志远遭遇网络情缘,稀里糊涂和美女网友私会。他全然不知,这美女竟是他的未来的上司。倒霉男人刘志远无可救药的爱上了这位火辣性感的女上司,并闯进了她的生活,两人的关系有了奇妙的变化...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