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朱高煦看着朱瞻基依旧跟在自己身边,都忍不住乐了。
“大侄子,你二叔我还有两天就出海了,不要跟着我了,你既然是太孙了,好好跟着你爹学习处理国事,跟着你皇爷爷学习打仗,这才是正经事。
大明的情况也不是那么好,你以后成为大明皇帝了,对内要能够治理天下,对外还要防范鞑靼、瓦剌这些鞑子。
你只要学会你爹和你皇爷爷各自七成本事,可保大明无虞了。
另外三成,虽然距离你还有些遥远,但你要记住,对后代的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
跟着我,你学不到什么,只会浪费时间,明白了吗?”
如今出海的圣旨拿到,所有事情全部准备得差不多了,就等着两日后出海,朱高煦也是心情大好,忍不住对朱瞻基多说了几句。
他虽然对朱瞻基确实难以生出好感,但朱瞻基毕竟是大明以后的皇帝,他是真不想看到朱瞻基那不成器的儿子‘大明战神’出现。
他朱高煦要是那个时候没死,要是土木堡事件再次重演,他是真会忍不住提兵去把那个‘叫门天子’给砍了的。
什么王朝万世永在,他压根没有想过,他只愿汉人在他到来之后的时代里,不再弱于大洋外的那些夷国。
而土木堡那事,实打实的让大明国力倒退了啊。
对于朱瞻基,他只希望能够比历史上更优秀一些,别再把交趾这些地方丢了就行。
朱瞻基整个人都一怔,他没有想到朱高煦竟然会对他说这些。
其实朱高煦对他的成见,他感受得到,更看得到,这点他也没有想太多,可以说要不是朱棣这样要求他,他也不想跟在朱高煦身边。
这些天他其实非常难受,曾经那个逍遥快活的自己,朱瞻基已经找不到了,每次想到一觉过后就得跟在朱高煦身边,就一阵心塞。
但这么些天下来,他发现,朱高煦也就是对他有肉眼可见的成见,他都已经逐渐理解为偏见了,然而除了这点,就没有了。
没有像以前那样欺负他,也没有跟他玩心眼,就是单纯的那种对他有偏见。
经过这些时日的相处,虽然没有说几句话,但朱瞻基心中对朱高煦以往的偏见与成见都在逐渐消失,这段时间他是真的亲身体会到了朱高煦的改变。
加上他知道自己后面的命运,其实他也挺想和朱高煦改变以往的相处关系,想要和朱高煦亲近一些的。
朱高煦出海了,对他以及对他爹,都没有任何的直接冲突,他也没有想过和朱高煦一直僵持下去。
但他是真没有想到,朱高煦会主动和他说这些。
随即朱瞻基也是有些高兴,朱高煦说这些,是不是代表着他们的关系有所缓和了?
“二叔,您就放心吧,爹和皇爷爷的本事侄儿肯定要学,但二叔的本事侄儿也要学。
等我学会二叔的本事,以后我一定好好教训北方的那些鞑子,不堕二叔的名头。”
朱瞻基说完,一副等夸的神情,然而见朱高煦只是看了他一眼,而且似乎还是莫名其妙的看了一眼就转过头没有出声,朱瞻基一时都搞不懂了。
不是朱高煦要跟他缓和关系吗?这怎么看着一点都不像啊?
朱高煦此刻已经不想说话了,本想着把这犟种劝回去,结果却是一心想要跟他学本事,他就无语了,就这两天时间了,朱瞻基能学啥?
更加搞不懂朱棣究竟是想要做什么了,难道就是单纯的想要他和朱瞻基缓和关系?
朱高煦觉得朱棣应该不会那么无聊才对吧?
毕竟除了他知道朱高炽最终的命运,朱棣哪里知道了?
一路来到太子府,人还没有走进去,声音就传进去了。
“老大,我来看你来了。”
本书又名被退婚后,我诗仙身份曝光了。李辰安穿越至宁国成了被赶出家门的弃子!这身世实在有些悲剧三岁启蒙至十一岁尚不能背下三字经,后学武三年依旧不得其门!文不成武不就遂放弃,再经商,三年又血本无归。他就是街坊们口中的傻子,偏偏还遇见了狗血的退婚。面对如此开局,李辰安淡然一笑吟诵了一首词,不料却进入了贵人的眼,于是遇见了一些奇特的人和事,就此走出了一条波澜壮阔的路。若是问我的理想,我真的只是想开个小酒馆赚点银子逍遥的过这一辈子。若是问我而今的成就其实都是他们逼的。...
堂堂仙界医尊,一朝沦为将军府的痴呆傻女,受尽白眼的摄政王妃!庶妹暗算,夫君鄙夷,漫雪纷飞下,堂嫂更是害她一尸三命!重生归来,她记忆全复,一双素手,医死人肉白骨。两袖轻挥,整个京城为之颤抖。誓要让欺她辱她之人,付出惨痛代价!传说,她嫁给摄政王,是她八辈子修来的福气,殊不知人间我玩腻了,休书一封,从此我们再无瓜葛,我走我的阳光道,你只能走独木桥,要是越线,休怪我不客气!摄政王赶紧扶着自家的娇妻乖,别闹,小心动了胎气...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