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朱高煦眨巴着眼睛看着眼前一脸阴沉的朱高燧,少师?
片刻后,朱高煦骤然反应过来,这个少师,不就是姚广孝吗!
这位可是货真价实的朱棣心腹,可以说在大明,绝对是能够劝得动朱棣,还敢跟朱棣吹胡子瞪眼,朱棣也只有受着的人了。
朱棣靖难能够成功,甚至说朱棣在北平就藩就有一定的准备,都是这个人的功劳。
而姚广孝这个名字,都是朱棣赐的,赐名广孝,也正是赐名这一年,永乐二年,朱棣拜姚广孝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朱棣也一直尊称姚广孝为少师,可见深受朱棣皇恩之重。
朱高煦来兴趣了,这个人,在朱高煦看来是真的高明,功成名就后却是选择激流勇退,不知道是预料到了朱棣老了也会有疑心还是什么,正是因为他这一退,让朱棣对姚广孝是更加的信任了。
和李善长比起来,姚广孝在这方面就强得太多了,但凡当初李善长也能像姚广孝这样看淡权力欲望,在朱元璋没有对其彻底失望前,都是能够功成身退的。
扯远了,回到现实。
如今朱棣突然去找姚广孝,还是带着朱瞻基一起去,朱高煦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这会不会是因为他,导致朱棣出现了心结,想要去找姚广孝解一解?
但要是去找姚广孝为了这事,带上朱瞻基,又是什么意思?
没有眉目的朱高煦只能感叹,皇帝的心思果然是真的难猜,难怪历史上那些能够靠皇帝马匹走红的人都能‘青史留名’,没有那个能力,拍马屁都拍不成。
“老二,皇上带着朱瞻基那小子去少师那里,恐怕会对我们不利啊,朱瞻基那小子你又不是不知道,对我们可是一点都不友好。
而且少师也更加看重老大,如今老二你又把皇上惹生气,这两人要是一起在皇上跟前说一说我们的坏话,我们可就惨了。
老二,我们也过去吧,不然发生了什么事我们都不知道。”
朱高煦看着朱高燧一脸阴厉的样子,果然这货适合带锦衣卫和北镇抚司,真是够阴险的,一句话,直接把矛头对准他了,还是借姚广孝和朱瞻基的手。
什么叫那两人是一伙的会在朱棣面前嚼舌根子的?什么叫他把朱棣惹得生气的?这不是妥妥的仇恨转移是什么?
朱高煦也是真的见到了,这个看着傻乎乎的朱高燧,心眼是真的多,朱高煦这个原身,应该在这哥三中才是最傻的那个了。
朱高煦闻言笑了笑,完全不接茬,直接来到一旁的亭子内坐了下来。
“老三,你就是想得太多了,有时候,真的简单点会更好,说话的方式简单一点。
少师的为人与聪慧,不会在老爷子面前说那些的,至于我们那大侄儿,如今他还没有那个胆子。
你要过去的话去找老大吧,他知道后肯定会去的,而且这会他应该知道了。
我过两日再过去,这里的事还没有处理完,你们先过去吧。”
姚广孝要是这样在朱棣面前说这些,也就不是姚广孝了。
朱高煦非常清楚,如今姚广孝对他们争斗这些事避而不及,如今还远远没有到需要姚广孝去说朱棣的时候。
要是姚广孝敢说,才会让朱棣起疑心,明明隐居,却是插手天家之事,还是关于大明继承人这事,这个事情的敏感度,足够让朱棣多想,足够让姚广孝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
皇帝生性多疑,这是亘古不变的,尤其是还是到了老年的皇帝,疑心更重。
至于朱瞻基,同样的道理,要是连这点都不懂,也不值得朱棣这么看重了。
在朱瞻基还没有成为太孙之前,还不够看,哪怕成了太孙,在他们面前都不够。
朱瞻基要是敢在朱棣面前嚼舌根子,这是觉得自己过得太好,朱高炽那个太子的位置太稳了想要搞点刺激的还差不多。
这些道理,原身想不到,因为原身才是一个只会打仗的莽夫,而且到了后面,打仗的本事都退化了,心眼不成,武不就的。
本书又名被退婚后,我诗仙身份曝光了。李辰安穿越至宁国成了被赶出家门的弃子!这身世实在有些悲剧三岁启蒙至十一岁尚不能背下三字经,后学武三年依旧不得其门!文不成武不就遂放弃,再经商,三年又血本无归。他就是街坊们口中的傻子,偏偏还遇见了狗血的退婚。面对如此开局,李辰安淡然一笑吟诵了一首词,不料却进入了贵人的眼,于是遇见了一些奇特的人和事,就此走出了一条波澜壮阔的路。若是问我的理想,我真的只是想开个小酒馆赚点银子逍遥的过这一辈子。若是问我而今的成就其实都是他们逼的。...
堂堂仙界医尊,一朝沦为将军府的痴呆傻女,受尽白眼的摄政王妃!庶妹暗算,夫君鄙夷,漫雪纷飞下,堂嫂更是害她一尸三命!重生归来,她记忆全复,一双素手,医死人肉白骨。两袖轻挥,整个京城为之颤抖。誓要让欺她辱她之人,付出惨痛代价!传说,她嫁给摄政王,是她八辈子修来的福气,殊不知人间我玩腻了,休书一封,从此我们再无瓜葛,我走我的阳光道,你只能走独木桥,要是越线,休怪我不客气!摄政王赶紧扶着自家的娇妻乖,别闹,小心动了胎气...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