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再次离开铁冶所衙门。
刘宽又带着王不群、龚正等查看了那些让工部有司提前调运过来的物料,便离开铁场,回往六合县的驿馆。
夜里。
刘宽点上一根蜡烛,用手搓的自来水笔奋笔疾书,一连写下两份奏本。
第一份是奏请开放跨江大桥公路的。
原本刘宽只是简单的想着建议直接开放桥面公路。
但落笔之时,他意识到事情没那么简单。
没有跨江大桥之前,百姓渡江皆依赖舟船。
若是直接免费、无条件开放桥面公路,恐怕百姓会汹涌而至,都选择过桥而非渡船——毕竟跨江大桥作为“仙桥”
,本就对百姓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如此至少造成两件坏事。
一是因太多百姓、车马过桥,明军难以维持秩序,造成拥挤、践踏乃至百姓落江的种种事故。
二则,此前依赖载人渡江的船家即便不就此失业,每日所得也会骤减,难以养家。
至于大桥因此被损坏的可能,反倒是最不需要担心的。
仔细思虑一番后,刘宽遂在奏本中建议,让百姓交纳过桥费后过桥。
至于过桥费数额,刘宽建议先为过江渡资的两倍。
待日后百姓不再对大桥感到好奇,便降低为一倍。
同时反复提醒老朱,若真开放大桥,一定要派官军在桥上及两头维持秩序,避免发生事故。
第二份奏章,则是他对六合铁场改建为钢铁厂的初步设想。
此事涉及到对大明现有铁场、工匠制度的诸多改革。
虽然来之前老朱便给予了他在六合铁场便宜行事的权力,但他所要做的事毕竟涉及大明国策,哪怕他只是先以六合铁场为试点施行,也该跟老朱打声招呼。
还是之前那句话。
老朱给予他特殊待遇,他却不能仗此肆意妄为——既知老朱为人,悠着点总没错。
在写给老朱的第二份奏本时,刘宽也顺带将改革铁场诸般制度的一些具体想法落在了纸面上···
铁场棚屋。
这是给轮班匠和苦役住宿的地方。
说是棚屋,倒也不是真的只有屋棚,四面也有木头和土砖、泥草构建的墙壁,足够遮风挡雨,只是没有窗户。
不论谁轮班匠的棚屋,还是苦役的棚屋,都是长长一排。
只不过苦役的棚屋要破旧一些,甚至有些地方因时间久了,朽坏掉,漏风又漏雨。
棚屋之中都是大通铺,除此外也就有些匠人自制的木头架柜、马扎。
至于正经的桌椅,那是不可能有的。
鸡鸣三遍后,住在第一排最西边一间棚屋的张七八便用胳膊肘捅了捅身侧依旧熟睡的大侄子。
“莫睡了,起了!”
张七八叫起的声音不小,同一大通铺的另外八人闻声都相继起身穿衣。
有草鞋的还要穿上草鞋,入秋了早上格外凉,寒气很容易由脚底板入体。
若是在这铁场病了,就他们来时带的那点钱,未必够治病买药的,很有可能会一病不起,客死异乡。
本书又名被退婚后,我诗仙身份曝光了。李辰安穿越至宁国成了被赶出家门的弃子!这身世实在有些悲剧三岁启蒙至十一岁尚不能背下三字经,后学武三年依旧不得其门!文不成武不就遂放弃,再经商,三年又血本无归。他就是街坊们口中的傻子,偏偏还遇见了狗血的退婚。面对如此开局,李辰安淡然一笑吟诵了一首词,不料却进入了贵人的眼,于是遇见了一些奇特的人和事,就此走出了一条波澜壮阔的路。若是问我的理想,我真的只是想开个小酒馆赚点银子逍遥的过这一辈子。若是问我而今的成就其实都是他们逼的。...
堂堂仙界医尊,一朝沦为将军府的痴呆傻女,受尽白眼的摄政王妃!庶妹暗算,夫君鄙夷,漫雪纷飞下,堂嫂更是害她一尸三命!重生归来,她记忆全复,一双素手,医死人肉白骨。两袖轻挥,整个京城为之颤抖。誓要让欺她辱她之人,付出惨痛代价!传说,她嫁给摄政王,是她八辈子修来的福气,殊不知人间我玩腻了,休书一封,从此我们再无瓜葛,我走我的阳光道,你只能走独木桥,要是越线,休怪我不客气!摄政王赶紧扶着自家的娇妻乖,别闹,小心动了胎气...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