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8章 靖难之役是如何产生的求追读(第1页)

刘宽看向朱元璋,道:“以陛下的性格,在朱雄英早夭、殿下早逝后,依旧会坚持嫡长一脉继承皇位吧?”

朱元璋微皱着眉头,似是在思考什么,随即点头道:“不错。”

刘宽接着道,“所以,偏向阴谋论的人认为,朱雄英死后受益最大的便是殿下次子朱允炆以及吕氏。”

“再加上,常氏病逝后,东宫女主为吕氏,大小内务为其管辖,朱雄英亦由其照顾。”

“所以,吕氏既有作案动机,也有作案条件。

如此情况很难让人不怀疑朱雄英之死与她有关。”

朱元璋眉头皱得更深了,问:“后世可有记载咱在雄英早夭后处置了吕氏?又或者记载吕氏在此后不久忽然病逝?”

朱标的心高高悬起。

他连弟弟们为争夺皇位同室操戈都不愿意见到,自然更不愿就见到吕氏为给次子争夺皇位害死长子之事。

朱元璋的问话让他明白,若雄英之死真有问题,必会严查。

若查出与吕氏有关,即便因此为家丑,不愿公布,肯定也会找个时间处死吕氏。

如此,史书上多半会记载,吕氏在雄英死后不久,忽然病故。

在朱标的注视下,刘宽摇头,“并无——太子身故后,陛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数年后,朱允炆登基,是为建文帝,吕氏为皇太后。”

朱元璋道:“如此,雄英之死多半与吕氏无关。”

朱元璋如今好几个儿子成年,因此儿媳妇很多,但已故太子妃常氏、继妃吕氏,都是他常见的,算是比较了解。

吕氏出身书香门第,在他看来品行颇佳——否则当初也不会选为太子侧妃。

另外,朱标与吕氏的感情虽不如原配常氏,却也是不错的。

最主要的是,朱元璋对自己的“手眼”

有信心——若真是吕氏害死了雄英,他定能查出来。

刘宽也看出了朱元璋的自信。

刘宽并不认识吕氏,也无意针对,但有的事他必须说。

他道:“正因为陛下未处置吕氏,后世以阴谋论看待朱雄英之死的观点并未成为主流。”

“不过,一部分人认为,即便吕氏并未主动谋害朱雄英,也应在此事中承担主要责任。”

“她为太子继妃,为东宫女主,掌管内务,同时负有照顾殿下子女的责任。”

“朱雄英为嫡长子、皇太孙,本应为照顾重点,以皇家的条件,按理讲早夭概率相对较小。”

“结果朱雄英就那么早夭了,作为继妃、继母,她严重失责。”

“另外,殿下英年早逝,她作为太子妃、妻子,也负有一定责任——这世上若论对殿下的了解,恐怕除了陛下、马皇后,就是她了。”

“殿下壮年为一场风寒夺取性命,说明身体早已亏虚,至少不够健康。

吕氏却似乎未察觉,至少是没有作为。”

“对比下马皇后,不仅将陛下的诸多子女抚养得健康长大,更是让陛下不操心后宫之事——陛下能得七十高寿,与马皇后也有脱不开的关系。”

刘宽这一番话说得颇长,而且暗藏私货。

或许吕氏无辜,但在刘宽看来,她确实没在朱标人生中起到积极作用。

如果再看后面朱允炆的表现,她作为母亲的合格程度也是需要打问号的。

朱元璋听得微微点头。

他觉得刘宽说得颇有道理。

即便吕氏并未主动谋害雄英,也是对此事负有重要责任,对朱标之早逝同样负有一定责任。

与他的“妹子”

相比,吕氏身为继太子妃做得确实有些差了。

朱标也觉得刘宽分析得有道理,但他担心朱元璋因此处置吕氏,便道:“父皇,吕氏只是一个普通女子,柔弱不能自理,掌管东宫内务有所疏漏在所难免,还望父皇不要怪罪于她。”

热门小说推荐
逍遥小贵婿

逍遥小贵婿

本书又名被退婚后,我诗仙身份曝光了。李辰安穿越至宁国成了被赶出家门的弃子!这身世实在有些悲剧三岁启蒙至十一岁尚不能背下三字经,后学武三年依旧不得其门!文不成武不就遂放弃,再经商,三年又血本无归。他就是街坊们口中的傻子,偏偏还遇见了狗血的退婚。面对如此开局,李辰安淡然一笑吟诵了一首词,不料却进入了贵人的眼,于是遇见了一些奇特的人和事,就此走出了一条波澜壮阔的路。若是问我的理想,我真的只是想开个小酒馆赚点银子逍遥的过这一辈子。若是问我而今的成就其实都是他们逼的。...

权宠下堂妃:神医狂妻很嚣张

权宠下堂妃:神医狂妻很嚣张

堂堂仙界医尊,一朝沦为将军府的痴呆傻女,受尽白眼的摄政王妃!庶妹暗算,夫君鄙夷,漫雪纷飞下,堂嫂更是害她一尸三命!重生归来,她记忆全复,一双素手,医死人肉白骨。两袖轻挥,整个京城为之颤抖。誓要让欺她辱她之人,付出惨痛代价!传说,她嫁给摄政王,是她八辈子修来的福气,殊不知人间我玩腻了,休书一封,从此我们再无瓜葛,我走我的阳光道,你只能走独木桥,要是越线,休怪我不客气!摄政王赶紧扶着自家的娇妻乖,别闹,小心动了胎气...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