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8章 生活的意义(第1页)

五月,头顶灿烂的骄阳已经开始展露它的热力。

星期五这天下午,正是最热的时候,刘培文顶着烈日来到了燕京文学的编辑部。

刚进门他就一屁股坐下,朝着张德宁伸手讨水喝。

“给你!”

张德宁给他倒了一杯凉白开,看着刘培文吨吨吨灌完了一大杯,才开口问道,“你这小子,难得想起我们了?”

“嗨,德宁你这话过了啊!

什么叫难得?”

刘培文不认账,“我这半年跑了好几趟了吧,平常作者有几个跟我一样跑那么勤的?”

“少废话,不就稿费单吗?”

张德宁斜睨一眼,拉开抽屉,找出一张稿费单递给刘培文。

“看看!

八百一十块!”

“哎呦!

你真是我的好姐姐!”

刘培文千恩万谢地接过,喜滋滋地问道,“怎么样,这一期发行量如何啊?”

“不如去年十月那期,”

张德宁摇摇头,“不过也挺高的了,足足八十万份。”

“这就不错啦!

还能期期过百万啊?哪这么多名家像我似的成天专给你们写稿?”

张德宁撇撇嘴,“啧,名家你先等等!”

说罢,她转头走到编辑部的角落里,那里有成堆的纸张,大多数是扎成捆的信件。

“来!

把这一大包拿走!”

“这是什么?”

刘培文接过来,拆开绳子翻看着。

“五月号的读者来信,这些都是写给你这篇《步履不停》的。”

刘培文闻言,信手拆开一封看了,信里大体是说,读者反复看了三遍,才把《步履不停》彻底看懂,在看明白的那一刻,他深深地被打动了,于是写信夸赞一下小说。

又拆开一封,这一篇非常直接:没看懂,觉得一个故事讲两遍,也没意思。

刘培文就这样坐在桌前拆了二十几封信,发现能看懂、看明白的,不过四分之一的数量,有一半读者直接觉得没意思没看懂,认为刘培文大失水准,有些人则是读得一知半解,明白了是怎样的故事,但却觉得过于日常,过于平淡,没什么意思。

比如这一封信上就写着:

“同样是写中年人对于生活的反馈与思考,我更欣赏的是像谌荣的《人到中年》那样,虽然经历了人生中压力最大的时期,仍然能够有所承担,认真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反观《步履不停》,无论儿子还是父亲,人生经历都不成样子,每个人都充满了自私与自我辩解,家庭和睦更谈不上,这样的作品,既没有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就连感人的情节也并不多见,这让我对这部小说有些失望,我知道作者或许想表达一些当代家庭之间的问题,但似乎也不够尖锐。”

“你看,挨批评了吧?”

张德宁看着刘培文皱着眉头,自己心里舒服多了。

她就是见不得这小子得意忘形的样子。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