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但最终,她还是摇了摇头,没答应。
“你们年轻人的日子,得你们自己过。”
这是她当时说的话。
她是过来人,太清楚两代人住一起会有什么样的摩擦。
尤其是婆媳之间,看似表面风平浪静,其实心里的较量随时可能上演——
饭菜咸淡,育儿方式,甚至哪怕是孩子穿多穿少,都会成为导火索。
年轻人嘴上说着“妈你看着办”
,可真出了事,又往往变成“妈你太主张了”
。
陈姨深知这种陷阱,她见过太多家庭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最后撕得面红耳赤,母子反目、婆媳结怨。
而她不愿那样。
她宁可守着自己的工作,在周家做饭打扫,赚着稳定的工资,也不想回到儿子家去掺和那些琐碎纷争。
她不去,儿子儿媳之间的矛盾也就得自己去面对、去解决。
她要是待在那里,问题往往都被遮掩起来,压在心底,表面一团和气,私下却越积越多,迟早爆发。
“他们的婚姻就让他们自己经营吧。”
陈姨曾这样和朋友说,“我这老太婆,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辈子。”
而现在,难得有几天假,她心里也有了些牵挂,想着能抽个时间回去看看那个刚学会翻身的小家伙,抱一抱,亲一亲,再好不过了。
陈姨从不习惯以“过来人”
的姿态去对雇主指手画脚,哪怕她心里已经有了些自己的判断,也始终保持着该有的分寸。
人家的家事,她一个做饭打扫的,插不得嘴,说多了反倒显得不识趣。
可有些事,她看在眼里,早已了然于心。
婚姻这回事,说到底还是讲究一个“陪伴”
。
不是谁赚得多谁说了算,更不是谁忙谁就能撇清责任。
再深的感情,若是长年累月无人浇灌,也会慢慢枯萎、龟裂,甚至悄无声息地碎掉。
一旦有一方总不在家,总有一方独自面对生活的琐碎,久而久之,再浓的感情也会淡。
理解是一回事,感受又是另一回事。
而周先生这边,三天两头就说出差,回家次数屈指可数。
有时候晚上回来得晚,厨房里热好的菜都凉了,也没听见他多说什么,默默吃完,默默上楼。
她叹了口气,把这些情绪悄悄压在心底。
夫妻之间到底要怎么走下去,终究还得他们自己去体会、去选择。
她说再多也没用,只能盼着他们早一点看明白,别等到真走到了回不去的地步,才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