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红糖糕(第2页)

等候时,思绪不由自主又盘算起进货的事来:后世小卖部的货大致可分为食品饮料、学习用具、日用品几种,货多而杂,就得有不同的经销商、供应商和厂家进行对接。

以前外婆就有很多批发商的电话,记了满满一个本子,她会打电话跟人家提前订货,远的人家给她寄过来,近的就用货车给她送过来。

以前,外婆隔三差五就要踩着三轮去十几公里外的汽车站拿货,他们那个小镇只有一个集中快递点,就在汽车站。

到了宋朝,对于货源,姚如意先前也琢磨了很久。

这时候进货渠道没有后世那么多,没有全国流通的物流网,更没有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

但幸好汴京是都城,各地行商都在汴京流转,漕运通达,人烟阜盛,各类工坊、匠人都齐全。

她本来便计划着要定期去汴京城各类大集上“淘货”

除了程娘子提过的草集,兴国寺、大相国寺每月也会办万姓交易,那时会有很多小商贩、农户会带着自己的货物前来售卖,应当能认识些散货商。

另一种法子是去找工坊合作。

比如,陶坊能定各类陶罐、陶碗,与铁匠铺制刀具、锅具等,往后合作久了,说不定还能刻上自家名号。

最后一种便是那些往来各地贸易的大商队,他们通常会携带各种货物,走街串巷或到各大商行贩卖。

若有机会,能与这些行商合作,从他们那儿采购新奇的或来自外地的商品,也很能丰富自己的货物种类。

但一般这样的巨贾都得有人脉引荐才能结识,倒也不急于一时。

姚如意还想过,以后小卖部顺利开起来了,巷子里的婶子嫂子们若有什么要卖的,譬如自家绣的手绢、鞋袜或者一些吃食,她也能帮着代售寄卖,但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也先不忙着考虑。

千头万绪,说来说去,都少不得银钱周转。

没有资金,转不起来,就进不了货。

还是要多多挣钱!

姚如意在心里严肃地重重点头。

正百般思量间,程娘子已去而复返,给她用油纸包了一大块红枣花生红糖糕,像嘱咐自家女儿一般,揉了揉她的发,语气温软:“拿着!

嫂嫂以前也是这么一人支撑着过来的,所以心里很是知晓……这些时日累坏了吧?这糖糕搁在阴凉处能放好几日,你每日切一点儿用油煎着吃也行,就这么直接当点心吃也行,能多补补气血。”

姚如意被那温热的手掌揉得一怔,怀里揣着犹带余温的红糖糕,心也变得又酸又烫,低头轻轻“嗳”

了一声。

回去路上,她将怀里的红糖糕揪了一块放进嘴里。

红糖糕刚蒸好不久,温热糯软,咬下去,先是糯糯地扯着牙,紧接着便能嚼到炒过的花生碎和红枣片。

红糖的焦甜混着甜枣味儿,那丰富的香甜味好似只是在舌尖滚着滚着便化开了,像咽了口温吞吞的夕阳,令人满腹热暖。

她抬眼望去。

黄昏满路,小巷曲折地向晚照里蜿蜒,好似一条静止的河。

前世,妈妈走得太早了,她对她毫无印象,只见过她的照片,听外婆讲过她的许多事,但隔着漫长逝去的时光,总像在听一个陌生人的故事。

有妈妈……是怎样的感觉呢?也是会这样,能一眼看穿你隐瞒的辛苦,揉揉你的头,变着法儿给你塞好多好吃的吗?

真好啊,有妈妈。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