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茄豆角(第1页)

姚家小院里,秋风裹着些许微凉漫上了脚底,姚如意把炭炉板凳都先摆在院门边,留着明儿一早接着用。

这会子卖完茶叶蛋,天已泼墨般黑透了。

但算算时辰倒不算晚,刚过酉正三刻。

那三人来之前,姚如意见巷子里人潮渐稀,锅里又仅剩六枚蛋了,她便中途折回小院,先将姚爷爷搀进房里歇息。

这老爷子午间贪睡,申时又才用过烧饼和茶叶蛋,这会子精神抖擞,坐在床榻边,还中气十足地嚷着叫如意把桌案上学生们的课业拿来,他要批改。

人都不认得了,还惦记着改作业呢。

真是天选教师的命。

算起来,姚爷爷告病假已两月,哪还有甚么课业可改?姚如意在屋里那方磨得掉漆的老旧书案上翻拣半天,在满桌的纸堆、书卷里随手抽了粉压在最末的泛黄文章递去,也不管是谁的。

姚爷爷果然正襟危坐,从床边起身,坐在桌边,捧起那篇文章细读。

晚风吹得窗轴松垮的窗格子轻响,姚爷爷手捧纸页渐渐看得入神,脊梁也挺得笔直。

姚如意瞧他那副肃穆模样,抿着嘴退出去。

回到院门前准备收摊,没想到运气好,最后还能遇到姚爷爷的三个学生,把她没卖完的茶叶蛋尽数包圆了。

她大受鼓舞。

她今儿就卖了一锅,五十颗蛋,刨除成本就挣了七十五文。

虽然听起来很少,但这种小本生意原就是聚沙成塔,一会儿她预备等姚爷爷睡下,再趁着夜市开了,去买一百五十枚蛋卤上,泡上一夜,明日一早便能开卖。

那样就能卖一整天了,能挣更多钱。

姚如意想着,便先把今日用过的卤汤用纱布细细滤过。

滤掉碎蛋壳、茶梗、桂皮渣之类的杂质,卤汤会重新变得清亮,再添少量新香料续一瓢凉白开,盖上盖,置于阴凉处,明日再煮沸便可以再续用了。

老卤汤最讲究养,这般滤过能续用三五回。

之后便要倒掉一半,去除底部沉淀的杂质,再加入新的卤料和清水重新调配。

只要注意保持清洁卫生,避免油污、生水混入卤汤,这种卤汤是不会变质的。

卤汤能循环用是因为频繁加热能杀菌,而香料本身也具有杀菌防腐功效,譬如,她记得她以前特意上网去查过,说是花椒和八角里有一种叫茴香油的东西,便有很好的防腐功效。

后世经常有卤鹅卤鸭卤鸡店号称自己是百年老汤,就是这个原因,他们一口汤传几代人,不过经常这样不断稀释调配,其实也早已不是曾经的那锅汤了,只是配方相同,算是个宣传噱头。

不过老卤汤卤出来的卤料的确是很不一样。

从前外婆也总这般料理茶叶蛋的卤汤,别人都买现成的卤料包来做,外婆坚持自己调的更好吃,其实主要是因为外头的料包贵,里头大料都稀碎,不值当。

那时候,姚如意还小又爱操心,她还当是老人家俭省不舍得倒,生怕吃出什么问题,特意上网去查证后才知道有这么个原因在,并不是不卫生。

处理好卤汤后,姚如意赶忙笨手笨脚地用襻膊绑袖子开始整治今日的晚食。

今儿试卖耽搁了时辰,弄得吃晚食有些晚了,幸好姚爷爷半晌午垫过肚子了,不然她这时候更要着急了。

她把豆角先掰成一段段,再把茄子洗净切断对半劈开用井水泡上,抓把葛根粉调成淀粉浆子拌上,就开始调料汁:酱油、白糖、盐和半碗清水;再切点蒜蓉,就可以下锅煸炒了。

今天她准备就做个简单的茄子炖豆角盖浇饭对付对付,饭早就蒸好了,在锅里温着呢,因为只要炒一个菜,很快就能做好。

添煤饼、起油锅,先煸豆角,再煎茄子,茄子煎到金黄软趴捞出来,最后用蒜蓉爆香后,把豆角和茄子一起混进去炒,浇上刚刚调的料汁,一倒进热油热锅里,只听“滋啦”

一声,瞬间激起满灶房的白汽,蒸腾出浓浓酱香,此时便出锅。

盛出来时,姚如意便深深地嗅了一口,虽然没有辣椒,但已经足够香。

豆角脆嫩,茄子软糯,这菜拌饭喷香!

回身在碗橱里寻了个粗瓷海碗,盛上冒尖的大米饭,用饭勺压实,先把浓油赤酱的汤汁先浇在饭上,再舀起满满一大勺茄子炖豆角盖在上头,香得还端没进屋就被姚启钊闻见了。

他转过大方脸来,脸上还矜持着,但鼻尖一直不自觉地耸动着。

“阿爷对不住,今儿晚了,明儿定早些开饭。”

姚如意用胳膊满桌子把垒得乱七八糟的书纸推到旁边去,笑眼弯弯递过竹箸,“您尝尝,看看这豆角到底中不中吃。”

姚启钊抖着手握住筷子,其实闻到味就知道好吃了,还倔强地嘀咕:“豆角奏是不中吃。”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