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衣这方面,人家有专门的成衣铺子,安款式乍一看很简单,但穿身上是真的好看,做裁缝的姑娘小伙子们嘴甜会说话眼光又好,给客人搭配的料子颜色都能落到你心坎上,杨局长没忍住诱惑掏出钱包买了好几套,一家人都齐活了。
他这一趟都不像是来出差,而像是来游玩,关键是,这地方好到连他都觉得不错有些舍不得走,石医生他们,真的还会回去吗?
杨局长这回是真的慌了。
第123章恢复高考
果然不出杨局长的所料,石春雨他们不愿意回去。
但却不是他以为的是因为木家堡如今条件好。
“整个姚县甚至楚州都没有多少个能上手术台的医生,城里的女性怀孕了,只要不是家庭特别困难的,都会到医院去。
家庭困难的真有了危险也会去医院。
但乡下不同,除了木家堡这些工人外,来这儿的老乡都是来救命的。
协华医院没了我们还有其他医生,京城没了协华医院还有其他医院,甚至他们还能坐着车去其他地方。
但是木家堡不一样,如今木家堡医院的名声打出去了,周围几个县的病人都往这儿送。
白医生医术很好,但她只有一个人,太忙了。
而且有些病症确实西医的手术更适合病人。
我们手底下带的学生们都还没出师,现在走了,木家堡的医生青黄不接,这会出大事的。
主席同志号召培养赤脚医生的时候说,我们这些医生都是城里老爷的医生,当时我们感触不深,来了这里才发现,乡下人就医确实困难啊。
再等几年吧,等木家堡医院有了接手的人,到时候如果医院还愿意要我们,我们还是愿意回去的。”
做这个决定石春雨也很难过,那毕竟是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故乡啊,虽然走的时候很狼狈,也没亲人在那里了。
但自小长大的玩伴、过去的同学、熟悉的邻居,还是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可以回忆的。
如果木家堡仅仅只是一所医院,石春雨几人还不一定会做出这个决定。
毕竟京城是首都,那里每天也会有很多外地人在当地看不好病进京求医。
生命是平等的,在哪里救人都是救人,并没有区别。
但木家堡有一所学校,这所学校的孩子从小便开始学医识药,这是全国所有地方都比不了的。
这所学校让石春雨等人看到了医学传承的希望,现在国家取消了高考。
虽然有工农兵大学,但这些学校选拔学生是家庭成分至上,很多小学没毕业都都被选去上大学,这样的学生来学医,真的能学出来吗?
而木家堡学校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会对孩子们的专业知识做评估,没有天分的孩子到了后期侧重学药材处理知识,成为药厂的后备力量,有天分又努力的才会走到他们面前接受他们的教导。
西医的传承和中医不一样,他们采取的是收学生带的方式,石春雨几人每人手下都有十几个学生在学习,全是木家堡学校的尖子生。
这些学生平时跟着他们问诊,跟着他们上手术台观摩,有几个已经做到助手了,他们在这个时候走了,这些孩子要怎么办?
如果是其他原因,杨局长肯定要劝的,但是这个原因,他也不好。
说得轻了,那是几十个少年少女的前程,说得重了,这可是国外医学方面的传承啊。
虽然石春雨他们没走,但跟他们一起来的教授们倒是走了一半,毕竟木家堡如今最大的学生也才上初三,教授来教他们确实有点大材小用。
而这些教授们在京城还有其他亲人,都在盼着他们回去呢。
杨局长的到来就像是一个信号,陆陆续续的又有下放人员平反,木家堡陆陆续续走了一些人,这些人每一个走之前,都来个白露交换了联系方式,便承诺白露以后进城可以找他们。
白露给每一位离开的都送了践行礼,真心感谢他们这几年在木家堡的贡献,微笑着送他们离开。
刘猛那一批人、周允之夫妻、几位年纪大的老教授留下来了,他们继续呆在学校和制药厂上班,好在木家堡如今还没有高中生,初中生的教学学校里随便拉几个老师去都是能胜任的,学校并未出现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