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9章(第3页)

基地远离人烟,非常艰苦,补给车要很久才来一趟,分配过来的都是耐储存的蔬菜,上回有一批菜放太久,导致当天很多同志拉肚子,西药吃了一天不见好,薛承曦便把他手上的药拿出来分给大家。

“嘿,你们说承曦什么呢?”

几个人正在讨论,后面忽然传来一道男声,众人回头就见薛承曦和张家栋手里拿着饭缸子站在那儿。

“这药,是谁的?”

薛承曦盯着那个灰瓷小瓶子,袖子里的手抖了抖。

“是我的,您就是薛研究员吧,刚刚听大家说您也有这个药,您去过木家堡?”

阮惜彤也挺好奇的,大西北和云省相差千里,没想到木家堡的药都流传到这里了。

“我以前受伤,在军区医院遇见一位叫白露的大夫,她是借调过去的,医术很好,这药是和她买的。”

基地里的人身份信息都是保密的,虽然能进来的同事都是值得信任的,但大家并不会主动谈起个人隐私信息。

“那就对上了,我这药就是和白大夫买的,他们木家堡的药是真的好,就是路太远了名气不大,现在只在姚县能买到。”

“白大夫她,还好吗?多亏了她,我这条腿才没留下后遗症。

走得急也没跟她说声谢谢。”

他进来的时候腿骨折还没好,这事儿大家都知道。

薛承曦很少撒谎,也很少说这么多的话,可眼下,这些话都不用思考就顺嘴而出。

他只是,想多知道一点她的消息。

两年多了,他走得时候没能见她一面,这两年正是关键时期,且不知道是哪个部门走漏了风声,特务那边听说了国家有一项新的大工程正在开工,他们一直想把地方和研究员找出来,基地里所有人都不能写信回去。

也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还,记不记得他?会不会怨他?

“挺好的,我去的时候他们路都修通了,听我妹妹说,白医生在给华县得了尘肺病的人研究新药,进展不错。

就他们药厂,现在员工都超过一千人了,白医生可真厉害呀。”

“她确实很厉害。”

阮惜珍总觉得薛承曦这句话带了点骄傲的感觉,但薛承曦没有再多问,和他们道别后就跟张家栋进了食堂,应该是她感觉错了吧。

知道对方过得好,薛承曦的心就落下来,再次把全副心神放到了研究上,她那么厉害,他走的时候还没还是修路,不到两年,竟然已经修通了。

他也不能落后,只有早点完成项目,才能早点去见她。

木家堡这边,白露的事业正在飞速发展。

从赵家卸权那天开始,白露就在布置,因为她明白,赵家如今的退让只是因为时代的局限。

赵家在解放前做的是商贸生意,南来北往,东收西贩,在集体经济之后,这条路走不通,他们不是没想过办厂。

柳河公社也有几家简单的小厂,但规模做不大。

没钱,不能给族人富足的生活,所以他们在这个时候只能退让,但赵家那些老太爷的经商手段高明,他们在改革开放之后必然不会沉寂下去,一旦他们有了选择,早晚能跳脱这个圈子。

白露只能趁着这段时间,尽量去发展。

1972年春,木家堡出台了种植药材优惠活动,药材的收购价格和之前一样,合同上注明会随着市场价格走,但如果有大队选择和木家堡签订20年、30年、40年、50年的长期合同,那么每一档合同的签订,都能得到当年药材成交量的分红。

20年是百分之一,30年是百分之二,40年是百分之三,50年是百分之四。

以小河村为例,小河村大队总人口2836,他们去年一共给木家堡提供了价值150000元左右的药材,如果他们和木家堡签订20年合同,那么他们每年除了自己挣的钱之外,还能得到1500元钱。

30年就是3000,以此类推,这数额高得吓死人。

签个50年,再凑凑都能给大队增加一台拖拉机了!

而且这个钱只是现在的,小河村每年都在增加药材种植面积,还有一些多年生的药材没有卖,以后每一年只会多不会少。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