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140150(第8页)

nbsp;nbsp;nbsp;nbsp;他这一生,唯有一个理想——使用自己的学说治理大宋,辅助大宋走向更好的道路。

要做到这点,必要时时刻刻关注朝廷的风向。

这关系着科举为官的洛学学子们是否能得到朝廷的重用,关系着他的理念能否实施。

nbsp;nbsp;nbsp;nbsp;官家登基时广邀百家学说入京,他的关门弟子罗从彦虽然慢了一步,没能让门人弟子参加当年临时增办的科举考试,但好歹还是千里迢迢赶到了东京城,入驻中央科学院,在科学院有了一席之地。

朝廷中也有李纲等同道中人开路,想道南学生在宣武四年的科举办完后,一定能在朝廷中占据不少席位。

nbsp;nbsp;nbsp;nbsp;“父亲,这两日您的胃口不好,是否要请府医来瞧瞧。”

女婿陈渊一边地帮忙整理文稿,一边关切老丈人的身体状态。

老丈人可是已年过古稀,时刻都得注意健康问题。

nbsp;nbsp;nbsp;nbsp;杨时面前摆着一折信纸,已经反复观看了三日时间,陈渊纳闷,“您一直在看罗师兄的来信,东京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nbsp;nbsp;nbsp;nbsp;什么事?

nbsp;nbsp;nbsp;nbsp;“当今官家召见了理学各派的儒士,他在其中。”

nbsp;nbsp;nbsp;nbsp;陈渊这回没敢插嘴,听起来这本该是件好事,但岳丈的态度说明事情走向对他们不利啊。

nbsp;nbsp;nbsp;nbsp;杨时的眼皮耷拉着,长须垂在胸前,慢慢捋着,像个坐道的仙人,叫人看不清他眼底的情绪,“官家向他问道,仲素答治人以‘反身而诚’,治事以‘理一分殊’,治国以儒释道三教合一,儒为本位。”

nbsp;nbsp;nbsp;nbsp;“师兄答的好,‘反身而诚’,意为内心修养与外在实践需融汇贯通。

‘理一分殊’,意为天理普遍存在,但具体事物各有其理。

都与官家理念相合啊。”

陈渊眼睛一亮,不明白岳丈为什么反而不高兴。

nbsp;nbsp;nbsp;nbsp;“他答的好,却不如另一人答的更好。”

杨时阖上眼皮,从信纸下取出附加的文章,其中内容他早就熟记于心,淡淡地赞道,“好一篇《国家之利》,好一个吕本中。”

nbsp;nbsp;nbsp;nbsp;吕本中,游酢师叔的高徒?陈渊接过文章,仔细观看。

nbsp;nbsp;nbsp;nbsp;只是一目三行,便叫他忍不住眉头紧蹙起来,怨道:“这是在诡辩!

看似以理学为依托,实际上通篇以利治国治事治人。

治理天下当以义为先,先知而后行,只有思想中正,才能顺而改变现实。

而这篇文章本意却是先行后知,实在本末倒置,荒谬至极。”

nbsp;nbsp;nbsp;nbsp;他不禁急了,连忙发问:“父亲,官家不会看中了这篇诡辩文章吧!”

nbsp;nbsp;nbsp;nbsp;用不着杨时告诉他,他也知道了结果。

杨时都观摩《国家之利》整整三日了。

nbsp;nbsp;nbsp;nbsp;“吕本中聪明就聪明在,他能迎合上意。

我观官家登基后所为,皆重实务大于心迹,五年计划更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官家贬斥李相公,任用郭次仲,同样也需要吕本中这样的人为朝廷政策辩经。

此文章正投了官家所好。”

杨时淡然地评断,道,“他现在,是在走王安石的老路啊。”

nbsp;nbsp;nbsp;nbsp;第144章顺天学会

nbsp;nbsp;nbsp;nbsp;苏州,吕芸在此地担任州府推官已有数月之余,与本地其他推官不同的是,她每日处理完公务后,都要下乡微服私访百姓的生活状况。

官家说过,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和百姓站在一起的人怎么能成为一地父母。

所以她很认真的,去看去体会百姓日常的快乐和辛苦,去察觉百姓喜闻乐见什么,厌憎恐惧什么,力求脚踏实地当好父母官。

nbsp;nbsp;nbsp;nbsp;眼见吕芸又带着侍从骑着毛驴出城去,府衙里围坐在花园里喝茶读词的另外五六名府推官互相眨眨眼睛,露出讥讽的神情,“瞧她,又微服私访去了。

一介小小推官,当自己是钦差大臣了?”

nbsp;nbsp;nbsp;nbsp;“科学院出身的粗鲁匹夫,还是女流之身,四书五经都不知读熟了没,真不明白官家怎么会派这种人来苏州。”

热门小说推荐
第一兵王

第一兵王

一代兵王,为替兄弟复仇越境入狱,五年后回归都市大哥做了上门女婿,被连连欺辱!自己因为入狱的身份,被所有人鄙夷!却不想自己的亲生父母竟然是赫赫有名的京都豪门太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