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永定帝登基四年多,改盐务,治漕运,废佛还地,多举并措,雷厉风行,使国库渐渐充盈,前不久收复了被契丹人占据百年的辽东六州,举国一派欣欣向荣之象,天下原不看好女帝登极之人也不得不闭了嘴。
就在其声望愈隆之际,忽然出现退位流言,而她一直被朝臣诟病的私生活也被再次放大——无后无子,她要传位给谁?
自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南北混战,最终由代人一统天下,取国号周。
传至周宣宗,只有四女,为防帝位旁落藩王族弟,宣宗联合无嗣王侯修律,力扶嫡公主继位,是为文宗。
宣宗堂弟以此为由,串联集结异心诸王和世族,挑起继嗣战争,藩王割据问题彻底爆发。
宗室旁支子弟李缙横空出世,入伍领兵,讨伐藩王叛军,屡战屡胜,文宗封其虞王,官拜大将军。
十年继嗣战争终于李缙之手,叛军虽灭,北境却为突厥和契丹所吞,周朝一蹶不振。
女帝周文宗十二年崩,长子即位为穆宗。
周穆宗五年,出家,无所出,其弟周恭帝即位,两年后,虞王李缙代之,建国号虞。
李缙吸取前朝教训,彻底废止藩镇和分封,兵权尽归皇帝,设立直属皇帝的情报暴力机构内卫,扶植文官清流以抑士族,立法确立无子户的财产继承问题丶无兄弟之公主的继承权,防皇权旁落。
其子太宗,设女学,鼓励官家女出阁读书,每三年选拔一批女官,名列三甲者可参加职官铨选,并另授虚衔封号郡君和县君,但大部分女子是为了获虚衔以嫁高门,即使参加铨选,也很难获得清要官位。
太宗之孙世宗,子嗣单薄,仅成活皇子和公主各两人,传位于宫女所出的李祯,是为崇宣帝。
崇宣帝育有成年皇子三人皇女一人,在位二十四年而崩,皇后所出的广陵公主继位,即永定帝李巽。
三子中,淮王谋反失败自尽,仅馀昌王李盈和越王李裕,李巽退位的传闻甚嚣尘上,他们自然成了焦点。
但崇宣帝当年不传位儿子,就是因为昌王无才荒诞,淮王天生喘疾,越王好武不学,怎么看都不是李巽的最佳禅位对象。
至于其他宗室子弟,崇宣帝只有一个弟弟平王,李巽称他一声皇叔,他可不敢真以皇叔自居。
虞朝法度对储君和皇权的绝对维护,无疑加重了对宗室王孙的提防,王孙公主享荣华富贵,却无半分实权。
除了崇宣帝,哪一任皇帝的至尊之路没有踏着亲人的鲜血骨殖?平王小心,被人称“天下之至慎”,与崇宣帝兄友弟恭,安然活到今日,还生了不少儿女。
此刻,他敛眸端坐在昌王身旁,像是缩成一团的蜗牛,几个儿子依次在后,亦是如此。
这样的时节,这样的宴席,用意人人皆知。
看着一张张神情各异的面孔,越王李裕面露不屑,似乎笃定他们的勃勃野心呼之欲之。
宰相白元植捻须笑道:“陛下,昌王一曲摄人心魂,不如就从昌王开始吧?”
众人倒吸一口气,几十道目光定在李盈身上——谁不知他文采平常丶并无数步成诗之能?白元植此议,考验是假,怕是存心让他出洋相。
还在崇宣朝时,他和一干清流就没少弹劾昌王,原因无非是“不求上进丶奢豪华侈丶贪杯耽乐丶醉心声色”此类。
偏偏李巽也看着他,仿佛在催促:“佛光兄?”
佛光为李盈之字,崇宣帝礼佛,为三子一女取字佛光丶岚光丶焰光和文殊。
虽然崇宣帝不喜长子而偏爱长女,但兄妹二人自幼交好,玩乐喜好相近,常分享私藏丶一同宴游,李盈也事事迁就妹妹,当年甚至上表荐公主为储,以示自己无王霸之心。
李盈略一迟滞,正打着腹稿,只听远远传来一道女声:“陛下,据臣所知,大王刚刚所奏正是其所谱新曲,臣有感而发,援笔立成,请陛下指点。
”
长桌另一端,赵濯灵躬身捧着麻纸。
永定帝李巽笑了笑,示意近侍取来,“若写得不好,我可要罚你。
”
...
...
...
李恪一朝穿越大唐,成为了三皇子吴王。因未能熟悉走势,懵逼的他未能如时参加李世民生辰宴完蛋,这下麻烦了!好在有天道系统加持,李恪带着系统的奖励屁颠屁颠登场。李恪父皇,赶紧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