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二张浚病故1(第2页)

赵眘一怔,正要说话。

这时汤思退道:“皇上,当今之计唯有与金国议和为权宜之计。

如今我大宋守住两淮,金国式者还会和我们议和,一但两谁失守,金军突过长江,那时纵然再想议和也是不可能了。

陈大人,如果不与金国议和,你又有何法可以退金军呢?”

他转身问其大臣:“诸位大人,金军入侵,那位大人有良策遇军呢?”

其他大臣都面面相觑,无人回答。

赵眘禁不住有些心灰意冷,这次北伐他也是经历过了战场,深知战场的凶险,一但金军真的杀过了长江,就凭招募的民兵和地方的部队是很难抵抗金军的铁骑。

到了那时难道又要学赵构一样,逃到海上去避难吗?

赵眘思虑再三,终于下了决定,道:“就如汤卿所言,与金议和,由你付责。

不过只许增加岁币,不许割让土地。

否则朕宁可起倾国之兵与金国决一死战。”

汤思退心中大喜,皇帝终于答应了与金国议和,急忙叩头道:“臣领旨。”

----------------------------------------------------------------------

张浚这时正在家中,躺在床上。

自从回到临安以后,他就病势加重,一直卧病不起,只能在家中养病。

但也不见好转,眼看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

一方面是因为张浚本身年纪过大,这次北伐期间操劳过度所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心病:这一次北伐又失败了。

张浚回顾自已一生,这数十年来经历的富平之败、淮西军变、符离之败都一一回现在脑海中。

尽管自己一心为国,力主北伐收复失地,但这一生所参与的军事活动几乎总是与失败相随。

有人曾评价他是志大而量不弘,气胜而用不密。

但张浚心中一直不服气,一心想找机会证明自己。

自从赵眘受禅之后,即召张浚入见,并言:“朕久闻公名,今朝廷所恃唯公。”

然后果然对张浚信任有加。

既使是在符离之败后,士大夫主和者皆议张浚之非,赵眘仍复赐张浚书曰:“卿不可畏人言而心怀犹豫。

前日举事之初,朕与卿任之,今日亦须与卿终之。”

受到赵眘的如此信任,自然令张浚感激涕零。

数年来他一直为了北伐而积极筹备,费尽心计,就是希望有机会报达赵眘的知遇之恩,也证明自己并不是无能之辈。

可惜这一次北伐又失败而回,连皇帝也被困在杞县,如果没有杨炎远征黑阳山,烧毁了金军的粮草,几乎不保。

更令他悔恨的是此前韩彦直、王炎等人都一再提醒自已,防备金人的诱敌之计,可惜那时他却被表面上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没有听从。

热门小说推荐
重生过去震八方

重生过去震八方

一场意外,让一名四十岁的中年人重生在一名八岁的孩子身上,开始了他风骚的人生。...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