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二 张浚病故3(第1页)

想到这里,赵眘不禁苦笑起来。

如果虞公亮还活着,他的身世、能力、实绩都足以与杨炎相当。

只要以后刻意加以扶持,在今后的朝庭格局中可以形成两人并立,互相限制的局面。

那样一来,赵眘也可以安心一些,但可惜虞公亮偏偏在这次远征中战死,岂不是天意。

这次北伐虽然涌显出一批年轻的将才,如李公佐、辛弃疾、毕再遇、还有四川的吴羲。

但是他们和杨炎相比,都差了许多。

李公佐善于水战,不输于其父,但今后与金国作战,决定胜负的还是在6地上。

辛弃疾是文武双全,但是“南归人”

(指从金国占领的地区投奔宋国的人)还不能完全信任。

毕再遇到是骁勇善战,可惜家世和资历都差了许多。

至于吴羲。

说实话赵眘对他比对杨炎还不放心。

当年赵构和秦桧能以莫须有杀死岳飞,能摆免韩世忠和张俊的兵权。

但始终对坐镇四川,手握重兵的吴璘毫无办法。

直至秦桧死后,吴璘方才回临安勤见赵构。

赵眘刚受禅时,误信史浩之言,曾诏吴璘弃秦陇三路十三州。

有僚属谏吴璘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此举所关甚重,奈何退兵。”

吴璘慨然道:“吴璘岂不知此,但主上新政,吴璘远握重兵,若不尊诏,岂非目无君上公?”

遂退师。

后来虞允文入朝极言弃地利害,赵眘才知史浩误己,不过总算对吴璘放了心。

但吴璘死后,即将吴玖之子吴拱迢回临安,为待卫步军司都指挥使,又命虞允文为四川宣抚使,就是希望利用虞允文的威望和能力,逐渐淡化吴家对四川的影响。

这次北伐西路由四川出兵所取九州,吴羲独取五州,立下大功,吴挺正因疴重请求辞职。

议作正好以吴羲子代父职。

赵眘还在犹豫不决之中。

吴氏一门三代,从吴玖、吴璘、吴拱、吴挺、到吴羲,驻守在四川近四十余年,以经根深蒂固。

这才是皇帝最不放心的一种。

当然最好份办法自然是防范于未燃,将杨炎除去,永绝后患。

但赵眘心里是绝不愿这么做的。

一来杨炎现在并没有一点要造反的意思,相反从他的行为上看,对自已还是十分忠心的;二来如张浚如说,杨炎确实是一个难得的将材,如果再行北伐,必须倚重杨炎才对。

总不能因为是杨炎以后有可能造反的理由除掉他吧。

何况赵构一再告戒自已,错杀岳飞的事,绝不能再犯了。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