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三月初的时候,朝廷的圣旨终于来了,要江芸回朝的。
不仅如此,朱厚照还悄悄写了私信,简单明了但哀怨甚重——内阁打得厉害,速回家。
杨一清和杨廷和,大概是太阳和月亮的区别,都是少见的神童能臣,但就是不太融洽。
两人都博学善权,单领出来个个都是济事之臣,性格上也并无太大的不相容,就偏偏现在出现在一起了,京城又是一个是非之地,难免就会有摩擦。
王鏊其实是个性子柔和的阁老,舞文弄墨比较多,这样的人能忍底下的人比自己厉害,但也压不住底下的人。
江芸芸折了信,江渝的脑袋伸进来了:“啥时候回家啊?”
“你怎么还不回兰州?”
江芸芸不解,“你旷工这么久,回去小心没位置了。”
江渝有点得意:“陛下给我担着你,你少管我,等回扬州了,我自然和你分道扬镳。”
江芸芸无奈摇头。
“回不回去啊?”
江渝追问道,“外面的人都说你要回去了。”
江芸芸摇头:“再等等。”
“等什么啊?”
江渝嘟囔着收回脑袋。
————
朝廷现在也很热闹。
王鏊愁,他已经觉得自己的屁股越来越烫了,非常想抬屁股走人,一天天的笑容都保持不住。
梁储已经开始大门一关,两眼一闭,开始抱着自家孙子孙女,修生养息,平易近人起来。
毛纪初来乍到,自然是谨言慎行,安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冷眼旁观内阁的事情。
今日内阁有一次内部会议,议题是对宁王忤逆案下的功臣进行封赏。
“首功是王守仁,大家可有异议?”
杨廷和直接说道,“在巡抚牺牲后,他能快速集结出兵力震慑宁王,又能声东击西,攻下南昌,解安庆之忧,保南京之全,可见文武双全,当为首功。”
王鏊点头:“伯安确有些本事,现在跟着江阁老在清丈,听闻一边清丈,一边教化少民,在江西名声大噪,不少人都千里迢迢赶去求学。”
“听闻江阁老对他一直很是看重,对他的工作很是看重。”
毛纪笑说着,“他也不负所托,之前在在闽西、赣南、粤东平乱之后,都留下一个新县——平和县、崇义县与和平县,现在都格外配合清丈的工作,当地人都尊称王伯安为县父,这事当时还是江阁老大力支持的。”
这事说起来当时也是引起很大争议的,毕竟新设三个县是一件大事,地皮划分,人员调动,百姓的纳籍,都不简单,但此事也确实是江其归力保才促成的。
“江阁老对他确实还挺看重的,自然是大力栽培的。”
梁储跟着感慨道,“听闻以前就很喜欢说他要成为大圣人的。”
杨一清眼神波动。
“瞧着也是入阁的人才。”
他缓缓说道。
王鏊没说话了,只是警觉地看了场面上的几人,梁储也跟着不说话,毛纪反而笑着点头:“伯安之父,王德辉仁恕坦直,从未有过矫言伪行,当真是虎父无犬子啊。”
“德辉之前一直在南京担任要职,去年上折子致仕,说起来南京兵部尚书的位置尚且空缺。”
杨廷和说。
王鏊眉心微动,笑说着:“江西清丈的事情还没结束呢,这个空缺却等不及。”
“那总不能别的都给了赏赐,唯独这个主功没给,这也说不过去,而且黎循传这次也有大功,潜伏敌方,临阵不畏,若是没有他的传讯,南昌也未必能这么快攻下,难道就因为他在江西清丈,把他的功劳也暂时缓了吗?”
杨一清紧跟着说道。
王鏊看着两人的态度,谨慎片刻后问道:“那你们打算如何?”
一个夏日的雨夜,本以为是一段奇缘,不曾想却惹上了一身麻烦,更可怕的是,竟然落入了一个精心打造的圈套,让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没根基,没靠山,没人脉,没资源,一个农村走出来的打工者,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巅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