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他打算留上高郡王在这里过中元节,给他看看扬州在他的治理下是有多繁华。
若是他喜欢,肯在陛下面前为他美言几句,何愁不会升官发财。
他打算在天妃宫造烟火之戏,彻底通宵,接连不断地放,让所有人看看扬州到底有多繁华。
他也不是自己立功就不顾同僚的人,所以拉上通判杨棨一起筹办此事。
就在他们商量如何办好烟花戏时,李同知匆匆走来,面色不安。
“怎么了?”
冯忠不悦说道。
李同知看两人见了他就不说话,甚至还把案桌上的东西接着袖子盖了起来,心中不由撇了撇嘴。
他年纪大了,又是北边人,能走到这个位置已经是极限了。
知府冯忠和通判杨棨却不一样,南方人,还年轻,背后都有点靠山,在扬州也不过是准备捞点钱,打好关系后准备往京城走的人。
“怎么了?”
冯忠发现自己语气不好后,立马软下声来和气说道。
他长了一张斯文白皙的读书人的脸,留着两撇胡子,看上去格外文气。
李同知心中微动,把嘴边的话咽了回去,再开口时便是格外和气:“之前不是唐伯虎把他们赈灾的事情写成诗赋吗?那些村民觉得读书人特别好,这次又找了读书人来府衙了。”
冯忠有些恼怒。
这就是读书人的麻烦,干了点啥事都要宣扬一下,屁大点的事都要宣扬得格外厉害,不像那些会做事选商人,赈了灾把所有功劳都给了他,多么会做人啊。
“读书人博名气而已,那些村民找他们有什么用。”
杨棨笑着安抚着,“冷一冷他们就好。”
“不好好都读书就知道做这些博名声的事情,有辱斯文。”
冯忠冷笑一声,“去告诉府学的□□,看好学生,好好读书,明年乡试给我考出好名次才是,弄这些虚名也不怕到时候在整个应天府丢脸。”
李同知连连点头。
“这几日也辛苦你了,没事就下去休息吧。”
通判杨棨和气说道。
李同知笑容一僵,还是缓缓退下,出了门口,狠狠啐了一声,这才捋了捋袖子,慢条斯理走了。
——他有个妹婿在京城当个小官,传信过来说了京城最近最热的八卦,也不知这两人知道了没。
——好戏在后头呢。
江芸芸见李同知独自一人回来了,脸上不显,心中止不住的愤怒。
“您说的这事,我已经和知府和通判都说了,可他们……”
李同知点到为止不再说话,随后耸了耸肩,“爱莫能助。”
江芸芸低着头不说话。
“您一个读书人何必掺和那些庶民的事情,他们没粮,自然会去借,何必要您一个十岁的小孩几番跑腿。”
李同知可是靠自己一个人辛苦读上来,才有了今天这番成就,看这小孩拜名师,却不好好读书,走了歪路,也是格外心疼的。
江芸芸也只是跟着笑了笑:“多谢李同知劝导,我不会走歪路的。”
李同知看着他背着比他还高的书箱,慢慢吞吞迈出门槛,觉得自己劝回一个年轻人,觉得格外得意。
他是看好江芸的!
和这样的人打好关系,自己未来也会受益的。
江芸芸出了府衙门口,一眼就看到门口那几个衣衫褴褛的老人。
一个夏日的雨夜,本以为是一段奇缘,不曾想却惹上了一身麻烦,更可怕的是,竟然落入了一个精心打造的圈套,让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没根基,没靠山,没人脉,没资源,一个农村走出来的打工者,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巅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