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23章722下大酱
皮也皮了,揍也挨了,唐植桐终于开开心心的开始准备下大酱。
大酱上包着一层报纸,绿色、白色的霉斑长到了外面,报纸已经无法完整揭下,六个面或多或少都粘有报纸,那牢固程度都快赶上52了。
“来,先刷刷。”
唐植桐将大酱放入盆中,倒上水,四处找合适的工具,钢丝球是没有的,鞋刷子倒是有。
“用鞋刷?”
小王同学看到丈夫的操作,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水不脏人,鞋刷也是先用水洗过的,再说了,不干不净吃了不病。”
唐植桐满不在乎的说道。
生活中这种例子很多,近的就是身边的小孩子,越是埋汰的往往越健康。
往远了说就是三哥,恒河水的丰富程度据说已经远元素周期表,人家在里面又是洗澡、又是尿尿、还扔点尸体骨灰啥的,依旧照喝不误,就这,三哥都感觉味不够劲,高低还得搭配一杯牛尿漱漱口。
三哥依旧活蹦乱跳,但一旦去旅游的人吃了那边的东西,立马安排七天窜稀套餐。
这种干净又卫生的地方连蜥蜴路过都得捂着屁股,也不知道有啥好去的,想不明白。
倒是有些三哥那边的人来国内探店,将国内的情况传到他们那引起了一片惊呼,很多三哥感觉中国很奢侈,认为中国家家户户有两个水龙头,一个拧开就流出恒河水,一个拧开就淌牛尿。
呸!
呕……这特么跟谁说理去?
报纸沾了水会软化很多,在唐植桐力大出奇迹的揉搓下,霉斑和报纸相继脱落。
唐植桐换了几遍清水,好好冲洗一下,最终才把大酱块放在案板上,回忆着大娘当初的指导,用刀将大酱块砍成小块。
家里没有合适的缸,小块的大酱只能放在盆里酵,唐植桐对此略有遗憾,跟小王同学说道:“我去年的时候跟大娘定了十斤的大酱,回头你托你同学再给家里置办个大点的缸吧,专门用来酵大酱。”
小王同学还没表态呢,张桂芳先不乐意了,开口埋怨道:“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外地都什么年景了?怎么还跟你大娘要东西?”
“嘿嘿,妈,您放心,我不是空口白牙定的,当时给大娘拿了不少黄豆过去呢。”
面对张桂芳的埋怨,唐植桐呵呵一笑。
托大娘做十斤大酱,十斤大酱必须得用缸酵,趁眼下还能买到缸得抓紧买,谁知道以后还能不能买到?
掐指算来大伯那边的大酱应该已经快做好了,黄豆的事情得交代清楚,否则买缸的事情没法提上日程。
“你这孩子,说话还大喘气,这种事不提前说?”
一听儿子不是白要的,张桂芳叨叨两句也就不说话了,至于儿子哪儿来的黄豆,她连问都没问。
“对对对,我下次提前向您请示、汇报。
凤珍,把盐罐子抱过来。”
唐植桐随口搪塞一下母亲,给妹妹派了个活。
盐是百姓生活必须的调味品,在解放前的历朝历代都是重要的税收来源,价格一直不怎么便宜。
百姓对盐也是十分爱惜,哪怕家里再穷,也得置办个盐罐子装盐。
盐罐子一般是陶制,便宜点的是敞口的,贵点的会带个盖。
两种都能用,无非是盐的湿度不同,敞口的更容易吸水潮湿。